437ccm必赢国际



      新闻动态
      工程小知识 | 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,该如何处理?
     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工程小知识 | 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 ,该如何处理?

      工程小知识 | 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,该如何处理?

      时间:2022-12-21    访问量:996

      工程是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,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,但其保护层控制不到位是施工的通病 ,由于是隐蔽工程 ,易被人忽视 ,故质量控制不容乐观,目前建筑施工中较普遍的存在混凝土保护层质量问题。
      钢筋被誉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筋骨,对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其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是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,它对构件的受力的有效高度 、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、锚固 、钢筋的耐久性都有着直接影响,否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,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。


      一、钢筋保护层检验方法及有关规定

      1 、检验的结构部位及数量

      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 ,应符合以下要求 :

      1

      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(建设)、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;

      2

      对梁类、板类构件 ,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%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;

      当有悬挑构件时,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 、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%。

      3

      对非悬挑梁板类构件,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%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;

      4

      对悬挑梁 ,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%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;当悬挑梁少于10个时,应全数检验 ;

      5

      对悬挑板,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%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;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,应全数检验。

      2、选定构件的检验部位及数量

      1

     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,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;

      2

     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 ,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;


      对于单向板,应沿两受力边检测负弯矩钢筋;


      对于常见的双向板,应沿两长边检测负弯矩钢筋 ;


      检测位置尽量靠近钢筋根部,并且在两长边中间1/2范围检测

      3

      对每根钢筋,应在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测量3点取平均值。

      3、检验方法

      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,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的方法进行校准 。

      检验误差 :不得大于1mm(±1mm) 。

      1

      检测面要求 :选择适当的检测面,检测面应平整 、清洁 ,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。


      对于具有装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,应清除装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。

      2

      钻孔、剔凿时 ,不得损坏钢筋,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,量测精度应为0.1mm 。

      4、检验技术(钢筋探测仪)

      检测前准备 :

      1

      检测前,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 ,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。在检测过程中 ,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。

      2

      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情况,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;更重要的是要设定好被检测钢筋的直径,否则偏差很大。

      检测步骤

      1

      钢筋位置确定 :

      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,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,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 ,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。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。

      2

      保护层厚度检测:

      首先设定好被检测钢筋的直径,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 ,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,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。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,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。


     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,该组检测数据无效,并查明原因,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。仍不满足要求时,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、剔凿的方法进行验证。

      3

      特殊情况1:

     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,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。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,表面应光滑 、平整 ,其各方向厚度偏差值不应大于0.1mm。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。

      4

      特殊情况2:

     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,应选取不少于30%的已测钢筋 ,且不少于6处(实际检测数量不足6处时应全部选取),采用剔凿 、钻孔等方法验证。

      a、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 ;

      b、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;

      c、钢筋实际根数、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;

      d、钢筋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。

      5、检测数据处理

     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:

      6 、检测结论

      A.纵向受力钢筋的允许误差:

      梁类构件:+10mm,-7mm

      板类构件 :+8mm , -5mm

      B.对梁类、板类构件应分别进行验收,合格标准如下:

      1

      当全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%及以上时,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。

      2

      当全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%但不小于80%时,可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;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%及以上时,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判定为合格。

      3

      每次抽样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.5倍。

      7、检测依据

      1

      《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50204-2015)

      2

      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》(JGJ/T152-2008)

      3

      原设计图纸


      二、钢筋保护层超厚或不够时,如何处理?

      1 、钢筋保护层超厚

      钢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

      楼层混凝土浇筑 、振捣过程中,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面筋踩踏下去,没有将其拉正恢复,导致楼板面钢筋(负弯矩钢筋)保护层偏大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。 

      处理方法

      1、首先在楼板底部搭设好脚手支撑架顶紧,然后再进行楼板面剔凿除施工,采用人工剔凿楼板面混凝土 。剔凿时为避免扰动原有钢筋与混凝土 ,应使用小锤子 、錾子进行剔凿施工,不可用大锤猛击。 

      2 、剔凿除板面混凝土时,剔凿施工安排两人凿除 ,剔凿深度为≤30mm,不能多剔凿,先沿墙边 、梁中间向两边剔凿,保证结构的安全,减少施工中对周边结构的影响。 

      3、剔除混凝土板面部分的原配筋不扰动 ,在上面重新植筋绑扎布置 ,配筋同设计板面的负弯矩筋配置 。 

      4 、上层新绑扎钢筋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拉结采用φ6 @600拉结筋拉结(植筋)。 

      5、剔凿后应保证原板面钢筋完整,如有弯曲应理直 。 

      6 、剔凿除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后,通过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。 

      7、清理剔除混凝土后 ,用墨斗在板面上弹好拟植筋位置及间距线,有墙、柱的位置植筋规格间距同原楼面板设计的负弯矩配筋,无墙 、柱的位置面筋(负弯矩筋)锚固按规范长度锚入绑扎;面上层钢筋绑扎时由一侧梁、墙边开始 ,从梁、墙边50mm处开始依次植筋和绑扎。 

      8、按弹好的间距线 ,先植板面长向钢筋(在下层负弯矩筋) ,再植板面短向钢筋(在上层负弯矩筋),待植筋胶固化后开始绑扎钢筋 。 

      质量要求

      1 、主控项目: 

      (1)钢筋的规格、形状 、尺寸、数量及锚固长度、接头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。 

      (2)使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,且复试合格 。

      2 、一般项目: 

      (1)钢筋绑扎要求满扎,不得留缺扣。 

      (2)弯钩的朝向正确。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,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。 

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

      1、基层处理:老基面凿毛→清污→冲洗→湿润→刷水泥浆一遍。  

      2、浇筑混凝土: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(掺微膨胀剂) ,从一个方向开始浇筑 ,混凝土摊铺后高出相邻板面同一标高1-2cm ,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,塌落度控制在80-100mm 。 

      3 、振捣:用手提小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。 

      4 、混凝土板面施工: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,按墙上的弹的水平线拉线进行标高控制 ,拉线必须拉紧,由建筑500mm控制线控制混凝土面,用卷尺控制顶面标高 。然后大面积板面用2m刮杠按拉线标高控制找平,柱四周用3m靠尺检查平整度 ,发现不平整处用刮杠刮出或增补刮平。 

      5、抹面压光:找平后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压三遍。第一遍在混凝土找平后用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拍实搓平,将灰浆的水分拍出来;第二遍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,也就是在表面踩出的脚印可以保持时抹压;第三遍在第二遍抹压后进行,压实挫平。 

      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铁抹子压光,使表面密实平整,闭合收水,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,避免因密实度不同而产生应力集中 ,出现裂

      缝 。墙 、梁内根部用木抹子压实搓平。 

      6、拉毛 :压光后紧接着进行拉毛施工 。用塑料扫帚沿横向在板面扫出细麻面。拉毛施工时用刮杠按毛刷宽度靠线,保证一行压一行且相互平行。 

      养护

      覆一层塑料布,浇水保湿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。

      2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

      露筋原因分析

      露筋现象指混凝土内部主筋、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。产生的原因如下 :   

      1、灌筑混凝土时,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,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; 

      2、结构构件截面小 ,钢筋过密,石子卡在钢筋上,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,造成露筋;     

      3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,产生离析,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;

      4 、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;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,使钢筋位移,造成露筋 ; 

      5、木模板未浇水湿润,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,拆模时缺棱、掉角 ,导致漏筋。    

      露筋现象的防治与处理措施

      1、浇灌混凝土,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,并加强检验查。

      钢筋密集时 ,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,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;浇灌高度超过2m,应用串筒、或溜槽进行下料,以防止离析;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;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 ,操作时,避免踩踏钢筋,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;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;正确掌握脱模时间 ,防止过早拆模,碰坏棱角。

      2、处理方法

      表面漏筋 ,应先刷洗干净后,再在表面抹1:2或1:2.5水泥砂浆 ,将表面漏筋部位抹平 ;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 ,洗刷干净后,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。

     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的处理方法

     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,一般均采用抹水泥砂浆来处理,如抹灰层厚度较大,最好先挂钢丝网,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,再抹灰 。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。

     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:  

      1、对此部位混凝土进行凿毛 ; 

      2、挂钢丝网,网丝直径0.5~2mm、网格尺寸5~25mm,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; 

      3、抹灰前刷一道结构胶,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; 

      4 、用高一标号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处理。

      友情链接

      437ccm必赢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      地址: 江西南昌市高新紫阳大道3088号(泰豪科技广场)B栋21楼
      邮编 :330096
      电话 :0791-88333598
      邮箱:ztha@tellhow.com


        XML地图